党员们首先来到了工学院旧址、许崇清故居(三星坪)。 1940年,国立中山大学在时任校长许崇清的带领下,回迁到粤北乐昌坪石,直到1945年再次迁校。中大的师生们在临时搭建的战时校园里,心系战场,日日诵读,为民族的未来积攒力量。在韶关办学4年期间,国立中山大学培养了学子近2万人。指尖划过墙上斑驳痕迹、残破的砖块,感受当年前辈先贤办学创业的艰辛。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党员们聆听华南教育前辈烽火连天中坚持教育办学、实践工业救国的故事,感悟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党员的爱国情怀和斗争精神。
在坪石老街(定友图书馆),党员们参观了定友图书馆旧址,聆听杜定友与图书馆同仁收集、抢救珍贵文献的感人故事,向这位中国图书馆界一代宗师在国难时期对传承华南教育火种所做的贡献致敬。
随后,参加活动的党员来到法院学旧址(亚南书舍)、《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教育历史陈列馆。在讲解员详细解说下,深入了解王亚南与郭大力共同翻译《资本论》,以及王亚南在粤北韶关坪石国立中山大学担任经济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时,就开始利用各种机会,在讲台上、在论坛上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事迹,感受王亚南在武阳司村艰苦环境下严谨治学的精神,重温那段可歌可泣的烽火办学历史。在坪石的烽火岁月里,王亚南写就了《中国经济原论》。这是“中国最早一部尝试把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成功之作”,被称为“中国的资本论”,王亚南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的创建者”。
党员们还参观了广同会馆、培正培道中学旧址等,在这些父辈们曾经踏足与奋斗的旧地,党员们缅怀先辈,在历史遗迹中,深切感受教育先驱们在战火中献出生命、保护火种并传播知识、在硝烟中认真治学的伟大精神,以及时刻准备建设国家为民众谋幸福的情怀。
上一篇: 农工党韶关市委开展廉政教育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