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州,是一座拥有21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璀璨交汇点。其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壮丽的自然景观,为韶关的文旅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名人赋能自然景观,重塑韶州文旅品牌之魂,将宝贵的资源转化为一张闪耀魅力的文旅名片,助推经济发展,是韶关需要思考的课题。
一、韶关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优越
韶关的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多彩,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诸多杰出人物:唐初,禅宗南派创始人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三十七年,开创了“五家七宗”的南禅宗格局,述成了第一部中国化的佛家经典《六祖坛经》,形成了著名的禅宗文化;唐朝名相张九龄,其“风度”和“文章”均为后人所敬仰,他不仅政治才能卓越,更以五言古诗闻名于世,被誉为“岭南第一人”。他的《感遇十二首》等诗作,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九龄文化已成为韶关一张亮丽的名片;南北朝时期的风烈将军侯安都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勇敢的精神,辅佐陈霸先建立陈朝,平定叛乱,其英勇事迹被后人铭记。此外,还孕育了北宋政治家余靖、明代抗倭名将陈璘、清代思想家廖燕等。唐代大文豪韩愈、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等名人也曾在韶关留下传世诗文和历史足迹。这些历史人文资源不仅为韶关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人文体验。韶关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叹为观止,仅市区内就有莲花山、芙蓉山、皇岗山、回龙山等山脉,境内还有世界自然遗产的丹霞山、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乳源大峡谷、有“禅宗祖庭”南华寺、“广府故里”珠玑古巷、梅关古道等著名景区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二、存在问题
韶关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传统文化底蕴,是无价之宝。但是旅游资源与传统文化联系松散,没有形成景点与城市文化的合力,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一是资源整合不足。韶关的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未能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二是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现有的旅游产品推广缺乏全面系统的品牌规划和市场策划,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尚不完善,难以满足现代旅游发展的需求。四是宣传力度不够。韶关旅游宣传营销等方面仍待完善,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尽管韶关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如何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旅品牌,成为韶关文旅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建议
(一)沉浸文旅重体验,历史名人“活”起来。一是建立历史名人文化数据库。组织文物考古、历史研究、旅游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对我市的历史名人资源进行普查、挖掘、整理,建立数字化、可视化的历史名人档案文化资源库,为旅游开发提供丰富素材。二是活化历史场景。可将禅宗大师六祖惠能的禅宗思想、六祖文化遗迹遗存、法脉传承等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挖掘整理,通过VR技术打造禅宗文化体验区,展现六祖惠能在韶关弘法的历史场景,让游客在体验禅修生活的同时,深入了解禅宗六祖文化的精髓。梳理整合张九龄、韩愈、周敦颐、苏轼、文天祥等唐宋名人在韶关的诗词作品、生活经历等,依托张九龄纪念公园,建设唐宋文化主题公园,重现唐宋时期历史风貌,举办诗词朗诵会、书法展览等活动,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韶关历史名人的生活环境与时代背景,增强文化沉浸感。此外,要重视名人资源的保护与独占性,加紧抢注名人资源,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妥善保存并有效利用。
(二)精品线路串古今,文化长廊“游”未尽。历史文化名人与地域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依托文旅特色资源,设计成熟的旅游线。围绕韶关历史名人,设计“禅宗文化探索之旅”、“唐宋文人墨客行”、“骁勇英雄足迹”等主题,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将历史名人文化资源与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旅游体验。加强各文化景点之间的交通连接,如增设旅游巴士、观光小火车等,方便游客在不同景点之间便捷穿梭,体验完整的文化旅程。打造有本土人文特色的文化长廊。以韶关历史名人为主题,在相关主干道公路两旁铺设广告牌或主题小公园,以直观的方式展示韶关历史名人的传奇故事,营造出浓郁的人文氛围。完善具有人文特色诠释标牌标识系统,并赋上二维码,推动线上线下文化资源的宣传。例如,在乳源桂头镇重塑风烈楼,展现侯安都、麦铁杖将军风采;在翁源打造抗倭英雄陈璘雕像,传颂英雄抗倭事迹等,让过往的旅客在旅途中也能感受到韶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韶城文化做文章,名人名山“映”韶关。韶关城区有皇岗山、莲花山、芙蓉山、回龙山四座山体,可试点将四座山体与我市深厚的历史名人文化紧密结合,打造城区四座文化名山,成为文化主题景区。皇岗山以舜帝南巡奏韶乐的文化为主题,打造成韶乐主题公园;莲花山则以余靖和北宋理学家周敦颐为代表,设置“风采堂”展示余靖著名从政六箴“清、公、勤、明、和、慎”,以及设立“爱莲(廉)亭”,刻录周敦颐廉洁文化名作《爱莲说》,籍此打造廉洁文化主题广场;芙蓉山围绕蓉山古刹,结合佛教禅宗及葛洪等道教文化,依托山体的芙蓉花海以及拾贝湖畔,通过绿色步道串联千年古刹和道教遗迹,使芙蓉山成为集宗教文化、生态观光于一体的韶关“小南华”文化名山;回龙山凭借现有的张九龄纪念园,进一步扩建唐宋文化园区,展示唐宋期间,文人墨客在韶留下的诗词歌赋、名人气节等。四座主题山体之间,通过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和便捷的交通连接,让游客穿越在韶关的文化时空长廊,深度体验韶关的悠久历史与璀璨文化。
(四)新媒体文化矩阵,韶关文旅“燃”起来。搭建新媒体宣传矩阵,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百家号、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发布韶关历史名人文化故事、旅游攻略、游客体验分享等内容,吸引年轻游客群体。用好“网红”流量,加大与知名“网红”合作,邀请“网红”达人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布攻略笔记及短视频,强化自媒体话题营销。定期举办以历史名人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如“禅宗文化节”、“张九龄诗歌节”等,通过文艺演出、展览、论坛等形式,提升韶关的文化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同时,探索开展跨界合作,与影视、文学、音乐等领域合作,推出以韶关历史名人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等,拓宽宣传渠道,提升韶关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五)文创产业新融合,文旅品牌“炫”风采。依托韶关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如纪念品、艺术品、手工艺品等,丰富旅游购物体验。通过将文化、旅游、商业等产业有机融合,将韶关的历史名人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旅品牌。通过将韶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转化独特的品牌魅力,形成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和影响力,丰富韶关文旅品牌丰富内涵,成为国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