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参政议政

盘活利用国有林场资源,促进资源资产价值化

来源:农工党韶关市委员会发表日期:2022-02-21 17:16:0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关于粤北生态发展区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一核一带一区“1+1+9”的决策部署和李希书记考察韶关时的讲话精神,以及市委第十二届十五次会议关于《韶关市关于加快推进资源资产价值化的实施意见(试行)》等“1+6”文件决议,农工党韶关市委根据中共韶关市委一年一度市委出题、党派调研要求,就如何促进我市国有林场资源资产价值化开展了专题调研。韶关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韶关市委主委卢春燕亲自审定调研工作方案、参加指导专题研讨会,带队到市林业局、市属曲江林场、仁化林场、省属乳阳林场等地开展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一)国有林场资源情况。我市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后,优化整合后全市行政区域内国有林场数量为31个(省属3个、市属6个、县属22个)。全市国有林场林地总面积274.6万亩,其中:国有林面积166.1万亩,集体林面积108.5万亩。其中,市属国有林场林地总面积44万亩,其中:国有林面积26万亩,集体林面积18万亩。 

  在可利用闲置房屋和建设用地方面,全市国有林场存在闲置房屋14848平方米,其中市属林场闲置房屋5337平方米,各县(市、区)属林场闲置房屋9511平方米,闲置房屋多为原招待所和职工宿舍。 

  (二)国有林场人员配置情况。全市28个市、县属国有林场落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编制811个,妥善安置富余职工340人,保留10年以上长期聘用人员241人。 

  韶关市属6个国有林场现有在编人员242名,其中:有本科学历32人,大专学历49人,大专以下学历161人;已取得各类专业技术职称56人,其中: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1人,初级职称20人。 

  (三)国有林场综合效益情况。全市、县属国有林场林地面积179.5万亩,其中:国有林面积71万亩,集体林面积108.5万亩。森林总蓄积量从2015年林场改革前的843.31万立方米提高至1218.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88.07%提高至89.91%。全市国有林场已建森林公园12个、生态综合示范园3个、康养基地5个、自然教育活科普基地4个、挂牌其他类型基地4个,2020年森林旅游接待58.5万人次;发展林下经济面积31.6万亩,年产值2.3亿元,其中,碳普惠交易收入近30万元。 

  二、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我市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承担为国家提供木材产品和提供生态保障的双重任务,森林资源的经营利用实行严格管控,资源的资产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难以发挥,经营利用方式单一,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加上林权不动产产权不明晰、保护与发展及利益矛盾突出等因素,限制和制约了国有林场资源资产价值化实现。主要表现在: 

  (一)发展思想守旧,自身动能尚未转换。多年来林业一直是由国家主导的计划经济,林业承担着国家计划性木材调拨、生态保护的职能,林场承担着护林、防火、砍伐、造林等单一职责,同时由于林场的居住环境偏远封闭,信息不畅通,使林业系统形成思想相对僵化,市场经济观念较差的局面。改革开放40年,大多数行业都参与了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发展,但林业一直延续着造林、采伐的机械式生产方式和计划经济的产品销售方式,2016年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将林业的部分职能进行调整推向市场经济,林业系统才刚刚认识到将发展动能要向林下经济发展转换。 

  (二)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建设受制因素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林业人才对国有林场经营管理贡献日益明显。目前在大多数地区的国有林场职工老龄化明显,学历普遍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偏少,技术力量薄弱。条件较好的林场往往因当地编制紧缺的限制,人才无法进入;而条件较差的基层国有林场却无人问津,留不住人才。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国有林场的人才断档,影响了国有林场的现代化发展。 

  (三)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在国有林场发展的停顿萎缩期和发展困难期,为国有林场带来了林地林木权属纠纷和金融债务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组织人事的变动,产生的这些问题就成为了目前国有林场改革需要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有部分国有林场为摆脱经济压力、偿还债务,采取了长期限对外租地的方式,造成了林地使用权的流失、分散的小面积林场难以管理等问题,对进一步盘活开发利用受到一定限制。 

  (四)产业业态原始,经营状况不佳。在生态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今天,尽管从国家层面上出台了发展林业的政策、金融等扶持政策,但从地方层面上大多还没有出台林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产业发展意见,尚未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统筹发展规划中,林业依然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发展状态,没有形成林业产业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模式化。 

  (五)缺乏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意识不强。由于林业产业企业多数规模小,装备水平低,林业产业化程度比较低,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在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相对滞后,致使真正的优质森林生态产品未能做到优质优价,而是和普通农产品一样的价格,但生产成本远远高于农产品价格,使林农及企业没有获取应有价值。 

  (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长期资金投入不足及历史欠账较多,加之国有林场大多地处偏远。因此,我市国有林场大多存在基础设施陈旧,生产设备落后,林区网络通讯信号不强、无信号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情况,制约国有林场资源资产价值化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为加快推进我市国有林场资源资产价值化,以市委第十二届十五次会议中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以创建南岭国家公园为牵引打造天蓝水清地绿生态环境,以六大领域资源资产为重点精准推进资源资产价值化,以国资国企参与为手段推动资源资产价值最大化,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韶关样板’”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我市国有林场资源优势,进一步盘活利用国有林场资源、促进资源资产价值化,助力我市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协同的绿色发展之路。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工作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明确指出:国有林场是宝贵的生态资源,是国家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森林资源基地,在国家生态安全全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国有林场资源资产价值化是我市实现林业大市到林业强市的重要抓手,进入新时代,要继续发挥国有林场在国土绿化中的骨干作用,扎实实施生态建设项目,实现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向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的两个转变目标,有力改善全市的生态环境,有力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市委第十二届十五次会议提出林业资源资产价值化是我市实现林业大市到林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国有林场更是要发挥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应依据《韶关市关于推进林业资源资产价值化的实施方案》,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确立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任务,结合推行建立林长制压实各级保护与发展责任,确保2025年林业产值300亿元指标任务的完成和林业资源资产价值化持续有效推进。 

  (二)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国有林场资源资产价值化效能 

  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林场发展模式发生转变,由依赖木材收入为主到提供生态服务为主。提升国有林场资源资产价值化效能,一是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通过大力推进国有林场政事分开、事企分开,有利于国有林场集中精力发展生态林业,强化国有林场公益属性。二是要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结合国有林场工作实际需要,科学合理设置国有林场机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紧跟时代需求,创新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加强对国有林场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赋予国有林场充分的法人自主权。在落实国有林场法人自主权过程中,要强化引导作用。要有计划实施国有森林资源国家所有,所有权人明晰、分级管理的体制,对森林资源进行动态管理,落实权责清单,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形成国有林场管理更加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制度体系。 

  (三)推动国有林场产业发展 

  1.着力推动国家储备林基地项目建设。依托国有林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在确保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可采取租赁、特许经营、转让、作价出资等方式开展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并明确国有林场和有偿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范围包括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科普教育、森林体验示范、林业科学研究以及用材林建设(国家储备林)等。特别是着力推动国家储备林基地项目建设。按照全市统筹、系统谋划、科学布局的思路,以市属林场为第一期、县属林场为第二期,分批分期建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集约经营、功能多样的国家储备林基地,以推进林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科学种植适应韶关竹木精深加工产业需要的中短周期用材林,精心培育满足生态建设、木材安全和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需要的长周期乡土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业,做大做强林下经济文章。同时,利用国家储备林项目平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竹木板材和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企业,打造具有全省乃至全国示范性的森林康养、森林旅游基地和品牌,推动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走出一条社会得生态、国家得木材、地方得投资、企业得效益、农民得收入的生态发展之路。 

  2.大力发展森林文化旅游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文化旅游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恩格尔系数的不断降低,人类对物质生活的向往有所减弱,对自然环境、人文生活领域的追求越来越高。森林文化博大精深,奇山异水等自然景观、根雕、奇石及各种动植物传说具有强大的磁场和吸引力,值得我们大力去挖掘、去认知、去鉴赏,当前我市国有林场31家,大多森林公园都和林场交织在一起,这是一笔巨大的资源财富。当前我国年旅游人数约50亿人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将达到百亿人次以上,同时森林旅游人次占比将提高到40%以上,也就是说年森林旅游人次将达到40亿人次,实现产值约3万亿以上,这对各林场、森林公园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3.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我国人多地少的局面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越来越严峻,发展林下经济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生态建设有很大的作用,在可预见的未来,林下经济必将成为农、林业进一步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模式。我市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市,林地面积212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8%,选择适宜的林地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以国有林场为示范带头,通过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林下经济示范点,引导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构建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突出重点亮点,引导林下经济向一场一品的方向发展,着力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4.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强健国民身心健康。森林康养是以森林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融入旅游、休闲、医疗、度假、娱乐、运动、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新理念,是一个多元组合,产业共融、业态相生的系列健康与旅游一体化活动。森林含有芬多精、负离子,人类具有亲水亲近森林(绿色)的天性,随着经济收入及环境的改善提高,这种天性能够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森林康养作为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是永恒的朝阳产业。利用林场、森林公园特有的森林资源和闲置资产,对接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森林康养理念和团队,将其建设成地方特色鲜明、原生态景观风貌紧密融合的特色民居、森林小屋等接待设施,打造森林运动、康复养生、温泉养生、中草药疗法等健康管理类项目,培育一批生态文化精品力作和特色品牌,高质量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做好乐山乐水和显山露水文章,辐射带动美丽乡村建设。 

  (四)加强对国有林场相关项目的配套支持 

  1.加强对国有林场配套用地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重要领域,要抓住难得的改革机遇,创新林业体制机制,为林业现代化建设释放更大改革红利。各级林业部门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国有林场、国有林区、集体林权制度三大改革,彻底解决制约林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全面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和动力,为林业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特别是在国有林场开展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特别是发展森林旅游和康养等,难以回避相关项目的配套用地问题。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经营范围内土地多数由国家划拨取得,存在大量的存量建设用地,可以作为发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的配套设施用地,进行与项目相适应的改扩建或重建。特别是林区林场改革中撤并的偏远林场所,多位于风景优美,景观资源丰富区域,因此,适度利用这些历史形成的存量建设用地,通过改建、扩建成森林生态服务公共设施,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到林区游憩的需要,提升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借鉴美国、加拿大的联邦国有林区内土地特许经营政策和建成设施出租发展森林旅游的经验,放宽国有林业经营单位存量建设用地出租政策,对国有林场存量划拨建设用地,经依法批准,允许其自用发展森林生态服务公共设施,为公众提供林区游憩服务等公共设施,或者租赁给市场有偿使用者作为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的必要配套基础设施用地。这样,既解决林区经济转型转产困难,也为广大人民群众在林区观光旅游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 

  2.加强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用人制度,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政府投资国有林场内的供水、供电、交通、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林区生活质量,提升职工生活幸福感。坚持公开、公正、平等的选人用人原则,在综合考虑人才的贡献和能力的基础上,提供均等竞争的机会,提高基层人才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提高基层国有林场福利待遇,解决职工生活的后顾之忧。 

  3.政府牵头处理,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国有林场所欠金融债务,由政府部门牵头分类界定,采用平等协商和商业化原则,根据政策法规予以偿还、核销或化解。鼓励国有林场通过林业信贷产品和政策性森林保险,拓宽融资渠道,保障生态安全。对存在权属纠纷的国有林地,要以政府和国土部门为主导,积极协调化解矛盾,尽快进行确权发证。 

  (五)强化林业入统管理,提升林业产业社会地位。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份额决定了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其支持力度。几百年来,林业一直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依靠资源及国家资金生存,所以在入统等方面就没有向其它行业一样引起职能部门的重视,致使一些本该属于林业的产值被统计到旅游、农业、食品、工业等行业中,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林业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以我市旅游产业为例,2018年实现旅游收入453亿元,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但实际上韶关的旅游收入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以各林场为主体兴建的森林公园,在具体统计中林业仅统计了门票收入,而配套的交通、餐饮、住宿、礼品销售等全部统计到了交通、旅游、食品等产业,有专家呼吁韶关的旅游收入中森林旅游贡献率占50%左右。通过科学规范合理界定林业入统工作,明确林业的职责和贡献,将对调动林业系统积极性和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加强宣传。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发展国有林场产业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实用技术、成功案例等,调动社会企业、林农林企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国有林场发展的良好氛围。